市统计局logo

延安市统计局

首页/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 正文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 重点领域增势强劲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要求的基础上,聚焦项目建设,紧跟“项目”解“扣结”,着力推进项目科学谋划、快速落地、尽早开工、如期建成,为延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较去年同期提高15.0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7个和4.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八位。

一、基本运行情况

(一)一产二产投资增幅提升

从产业分布看,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5%,较上月提升8.0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9.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2%,较上月提升2.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7.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6%,较上月下降8.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32.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

(二)部分行业投资拉动有力

从18个主要行业门类看,9个行业投资实现正增长,6个行业投资带动了全市投资增长,其中,制造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带动力尤为突出。制造业同比增长30.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5.4%,是全市投资比重最大的行业,主要受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延安区域的非技项目的投资带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61.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2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12.6%。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项目数量众多,且有延安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子长市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城东片区)和延安高新区东区生态修复及治理项目等大项目的贡献,投资占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比重达78.0%。

(三)建安投资带动效应显著

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2.7%,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75.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全市有8个县(市、区)建安投资实现正增长,其中,宜川县、黄陵县和安塞区高速增长,分别增长83.9%、52.7%和40.7%;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4.8%,占全市投资比重为13.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6个百分点;其他费用投资同比增长61.7%,占全市投资比重为11.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8个百分点。

(四)多数县区投资增长较快

从县域投资看,全市投资正增长的县(市、区)有10个,下降的有3个,7个县(市、区)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3个县(市、区)保持20%以上增长,分别是黄陵县增长26.2%,子长市增长20.5%,宜川县增长20.1%。

黄陵县工业投资强劲,占全县投资的70.1%,拉动全县投资增长19.1个百分点,其中,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建设的多个煤矿采掘接续矿建工程和采掘设备购置等采矿业项目投资对工业投资贡献巨大;新入库大项目开始发力,陕煤黄陵店头电厂二期2X100MW机组扩建项目入库,上报大量前期费用投资,支撑起全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从而带动了全县工业投资增长。子长市投资受延长石油集团在区域内的投资带动,拉动子长市投资增长27.1个百分点。宜川县投资主要受宜川工业循环制造综合利用项目、辽河油田宜川县2024年产建开发项目以及陕西华电宜川150MW农光和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四大项目带动,四个项目完成投资占宜川县投资的61.3%。此外。洛川县对于全市投资增长拉动显著,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

分县(市、区)投资完成情况

二、投资运行亮点

(一)大项目投资贡献突出

全市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1.1%,增速高于全市投资3.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2个百分点。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8.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6个百分点。从行业门类看,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分别增长14.7%、25.9%、39.0%、13.5%、1.7倍。延长石油集团在延安区域的投资和富百高标准苹果基地建设、延长石油富县电厂等大项目的贡献突出。

(二)民间投资增速扭负为正

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6%,扭转了持续3个月负增长局面,较上月提升5.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25.1个百分点。从项目看,主要受安塞区的高桥镇农光互补产业、中核汇能安塞100MW风电和涡喷式航空发动机制造三个项目以及洛川县的多个苹果基地建设项目带动。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倍,较上月提高8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下降21.5%,降幅较上月扩大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间投资增长0.3%,较上月提高2.5个百分点。

(三)工业投资保持增势不减

全市工业投资今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12.6%,较上月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投资增速5.0个百分点,占固投比重达到60.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5.0%,高于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平均增速11.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工业投资12.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从项目看,全市工业技改项目31个,较去年同期增加4个,计划总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19.2%。分行业看,采矿业技改投资增长28.2%,芦村一号煤矿安全设施建设项目带动明显;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4.3倍,有投资的项目增加9个。

(四)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

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6.8%,较一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9.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9个百分点,占固投比重为16.8%。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83.1%,占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达58.7%,且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建设进度均不过半,后续投资增长空间充足;在吴起至华池高速公路和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工程等重点项目的推进下,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0.4%,占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达23.2%;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60.7%,占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为12.5%,项目个数较去年增加28个,增长57.1%。

(五)社会资本投资稳中有增

全市社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16.8%,较上月提高4.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5.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投资增速9.2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1.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2.6个百分点。从项目看,全市本年有施工量社会资本投资项目272个,同比增长5.8%,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5个,占比42.3%。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4%,占全市社会资本投资比重达到90.8%,拉动全市社会资本投资增长15.7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问题

(一)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负增长,投资转型压力大

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9.8%,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7.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1.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2.9%,占高技术产业投资比重52.0%,下拉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17.9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26.1%,下拉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11.9个百分点。受去年碳化硅材料、延安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以及莫贝克半导体科技晶圆封测及半导体模组产业基地等项目拉高基数的影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体量最大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71.7%,拉低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下降38.8个百分点。

(二)在库项目个数减少,后续剩余投资量下降 

全市共有在库项目648个,同比减少35个,计划总投资同比减少79.89亿元,下降5.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减少69.07亿元,下降4.8%。本年施工项目个数569个,同比减少29个,其中,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82个,同比减少2个。全市在库项目剩余计划投资682.63亿元,同比下降3.1%,现有剩余投资对后续投资增长支撑不足,当前亟需补充新的项目。

四、建议及对策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掘新的动力

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少、规模小,建议项目主管部门加大对高技术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加强对现有项目的要素保障,聚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及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招商引资持续发力,引进优质项目,不断完善产业体系。

(二)抓牢关键环节,推进项目纳统

建议各县(市、区)、相关部门提高对项目入统的重视程度,切实强化项目跟踪摸排,及时纳统入库,确保应报尽报,颗粒归仓。紧盯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尤其关注44个已开工未入库的重点项目,帮助项目单位尽快完善和办理前期手续,加快落地开工进度,尽快形成一批可申报入统的新开工项目,扩充全市投资项目库,有效增强投资增长后劲。